-
九十年代以前的苏州和嘉兴与今天相比,在多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同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:
1. "经济发展水平": - "九十年代以前":当时苏州和嘉兴都属于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,以农业为主,工业基础薄弱。 - "今天":两座城市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、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,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,成为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的经济强市。
2. "城市面貌": - "九十年代以前":城市规模较小,建筑以传统民居和老旧工厂为主,城市面貌较为简朴。 - "今天":城市规模扩大,高楼大厦林立,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,城市面貌焕然一新。
3. "交通状况": - "九十年代以前":交通以公路和铁路为主,但交通网络不够发达,交通拥堵现象较少。 - "今天":高速公路、铁路、机场等交通设施日益完善,交通网络密集,交通拥堵现象较为普遍。
4. "文化传承": - "九十年代以前":虽然两座城市历史悠久,但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面临失传的危险。 - "今天":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重视文化传承,许多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得到保护和发扬。
5. "生活方式": - "九十年代以前":居民生活以农业为主,生活方式较为简单。 - "今天":居民生活水平提高,消费观念举报 -
苏州 面积 8488.42平方公里
人口 1062.57万(2016年常住)
嘉兴 面积 4275.05平方公里
人口 465.6万人(2017年常住人口)
无论是面积,还是人口,这二个地级市有可比性吗?何况苏州是国家重点政策照顾,资金投入重点城市。苏州有那么多国企,央企,高校,嘉兴有吗?仅有的也全是地方自己办的。但论累计上缴中央财税,嘉兴在全国地级市中那个比得了?这种几千年的尴尬只到这二三年才有所转变。
隋朝开凿江南河,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,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。唐玄宗天宝十年(751)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、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。唐代嘉兴屯田27处,“浙西三屯,嘉禾为大”,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,有“嘉禾一穰,江淮为之康;嘉禾一歉,江淮为之俭”的说法。
元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,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。宋元时,嘉兴经济较发达,被称为“百工技艺与苏杭等”,“生齿蕃而货财阜,为浙西最”。当时同属浙西的苏州经济贡献排的第几了?
宋元明清,四朝,近800年,嘉兴一直以来是中国的经济中心。特别在南宋被视为龙兴之地(落帆亭是宋孝宗赵昚的出生地,随后,赵宋宗室把嘉兴视为龙兴之地)。到了元代,虽然战乱后,但是由于嘉兴产业优势,迅速重新发展起来。金庸笔下很多故事就是讲宋末元初的嘉兴故事。
到了明代,嘉兴是中书省直管府,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。也就是当时嘉兴是直辖市。嘉兴知府无需向浙江巡抚汇报,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。到了清朝,虽然又经过明末清初的大屠杀(从320万杀到只剩下30万上下),具体事件就是发生在南明弘光元年(1645年)闰六月二十六日,嘉兴府被屠杀血流成河,当时江东一大都会变成人间地狱,后来嘉兴接受大量湖州、苏州、绍兴、苏北移民,人口迅速恢复。
太平天国又战乱再次被屠城,290万的嘉兴被杀的不到30万人口。二次惨烈的屠城让嘉兴的繁荣从此慢慢淡化。
现在的嘉兴市本地人也不到四百万,明清时却已经有三百万左右,在那种条件下,要支撑那么多人口,没有相当繁荣昌盛的经济是不可能的。
上海也是明代才从嘉兴划出的,1290年,嘉兴府与华亭县达成协议,华亭县从嘉兴府分离。但是这个时候华亭县仍然需要听从嘉兴知府的指挥。华亭县在1310年正式分离成为松江府。在1290年,嘉兴府与平江(苏州)府东段边界就是苏州河,百度百科嘉兴府有相关介绍。
苏州没有海洋港口的地理缺陷,成了外商不会第一选择的主要原因。帮外企业打打工也成了荣耀?今天的苏州有几个是自己的品牌?新加坡工业圆区的辐射污染超标也是吹牛的资本?
建国后一直定性是上海配套的农业地区的嘉兴,工业严重被制约,区域发展空间小,人多地少,国家无资金投入,更无政策支持。没资源优势但却创造了,中国最大的;皮革城,皮毛基地,被面窗帘基地,毛衫城,小家电市场,坚固件基地,木料加工基地。。。。
“宁做牛首,不做凤尾”的嘉兴人这种理念与开拓精神,是苏南那些靠帮外企打打工就自淫自乐的能比的?当年,就是中央对嘉兴市的政策管的严,大批嘉兴人到吴江盛泽经营丝绸,才有今天盛泽的繁荣。至今浙江老板还是当地市场主要经营者,你问一下当地老年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。
九十年代以前苏州与嘉兴的生活水平并无太大区别,看看苏州周庄,同里与嘉兴的乌镇,西塘古镇建筑与规模,就不难发现,历史的上的嘉兴比苏北更富裕。
现在,苏州是以外企,央企支撑的经济强市,但农村的人均收入比不如排在第一的嘉兴农民,只要到过这二地农村就能一目了然看出差别了。
而从二个城市规模看苏州人口多,自然远超嘉兴,但苏州城市人均收入多几乎只是数据现象,外企,央企的收入被平均到了百姓家了,一般市民的消费水平没有平均那么夸张。看看苏州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,就能证明与兄弟差距只是报道,全民打工的苏州百姓并没那么富裕。
要作对比,要相对而言,中国比经济总量欧洲许多国家大的多,但生活质量,文化素质能比吗?
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