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位投资人抢购亏损183亿新能源车企,资产价值理性还是行业泡沫?

嘉兴 更新于:2025-08-06 00:44
  • 感悟人生126514893
    当48位投资人争抢一家亏损183亿的新能源车企,这背后究竟是资产价值的理性判断,还是行业泡沫的末日狂欢?
    7月10日浙江嘉兴法院受理的合众新能源破产重整案中,哪吒汽车母公司不仅保留着价值9.28亿的桐乡工业用地,其生产线与核心团队仍在运转。

    这种"僵尸企业+黄金资产"的诡异组合,折射出新能源行业洗牌期的集体焦虑。

    资不抵债的合众新能源挂牌前三年营收冲上135亿,亏损却同步扩大至年亏68亿。这种规模扩张与资金窟窿正相关的怪相,与两年前暴雷的威马汽车如出一辙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哪吒汽车在2024年6月冲刺港股IPO失败后,立即陷入供应商集体讨债的恶性循环。其提出的债转股方案看似巧妙,实则暴露现金流断裂风险——当70%债务转为股权,实质是将债权人强行拉入可能归零的高危赌局。

    这种困境源于整个行业的结构性矛盾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CR5已达78%,比亚迪、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年产能均超150万辆,而哪吒这类二线品牌销量徘徊在10万辆生死线。更致命的是,当财政部明确2025年彻底取消购置补贴后,所有未形成规模化优势的车企都面临成本悬崖。就连蔚来汽车都不得不剥离换电业务寻求独立融资,何况是既无技术护城河又无资本储备的哪吒汽车。

    现在最吊诡的是,明明处于产业链崩盘边缘的合众新能源,其账面资产却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。除去价值连城的工业用地,生产设备折损率不足20%的现实,暗示着接盘方看重的并非汽车业务本身。参照宝能收购观致后改造成物流基地的操作,这些闲置产能极可能被改头换面成储能设备工厂或AI数据中心。当造车神话破灭,工业用地和资质牌照反而成为硬通货,这种黑色幽默正是行业泡沫破裂前的典型征兆。

    从威马创始人沈晖"像牲口一样活下去"的呐喊,到高合汽车丁磊直播卖惨求融资,新能源淘汰赛的残酷远超外界想象。哪吒汽车的案例警示我们:当资本市场的输血速度赶不上企业失血速度时,任何所谓"战略投资"都可能变成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。那些仍在观望的投资者需要清醒认识到,在动力电池成本未突破0.4元/Wh、充电基建覆盖率不足30%的当下,接盘二线车企更像是场豪赌而非投资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